Saturday, February 14, 2009

殘缺的愛:貝多芬「永遠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下)音樂家故事系列



「永遠的愛人」好幾個暴力鏡頭描繪了樂聖貝多芬內在的衝突:例如他到弟弟家中尋找樂譜手稿不成,懷疑被私藏,不管已罹患肺病臥床的弟弟當著家人面前隨即一頓痛歐,打到他當場吐血。

他在旅館久候永遠的愛人不至,瘋狂憤怒地搗毀家具,還把一張椅子從二樓的玻璃窗扔出。

終身未婚的貝多芬,在弟弟病死後爭奪姪子卡爾的扶養權,和弟媳進行了好幾場官司,他刻意要栽培卡爾成為第二個貝多芬,卡爾受不了他的壓力獨自帶了酒和手槍,到城郊的一座廢棄的城牆邊,把自己灌醉然後自盡。

電影的音軌此時響起「第七號交響曲」如泣如訴的第二樂章,畫面交叉著老貝多芬和辛德勒焦急地尋人,以及半醉含淚的卡爾,用槍指著太陽穴並跳下城牆。就在管弦樂宛如嚎啕大哭的強奏中,槍聲響起,成了全片最令人心碎的一刻。

貝多芬對弟媳近乎不近人情的精神凌虐,令人費解,為什麼?電影中神秘的面紗就此揭開,正因為「永遠的愛人」至是貝多芬的弟媳喬安娜,姪子卡爾正是貝多芬的親生兒子,電影更據此推論,貝多芬偉大的第九號交響曲「快樂頌」的背後,也和永遠的愛人有關。

影像透徹地表達出樂聖內心的痛苦、掙扎與超越,當時貝多芬完成第九號交響曲時,他已經完全聽不見,登台預演時導致秩序大亂,他依舊堅持在舞台上背對著聽眾指揮。公演時,畫面是樂團在演奏樂器,導演頓時讓音樂靜默,讓觀眾進入貝多芬耳聾的世界--只聽到自己脈搏的聲音,和一片空無的耳鳴。當全曲演奏完畢,眾人如癡如醉的呼喊和如雷的掌聲,貝多芬卻毫無知覺,經過演奏者的提醒,他才轉了身,看到眾人的表情,含淚答禮。

樂聖雖然已經聽不見他自己的創作,「第九號交響曲」卻譜出了真正的心靈樂章。這位世出的音樂家一生在絕望和困頓中搏鬥,天賦異稟卻被上天剝奪聆聽天籟的能力,自毀的性格摧毀他所有的人際關係,他像個被社會放逐的獨孤老人。但到了第九號交響曲,他卻把一生的衝突和糾葛,提升化解為簡單純樸的「快樂頌」。

難以忘記電影畫面詮釋「第九交響曲」終樂章的合唱片段--貝多芬酗酒暴力的父親回家拿著鞭子上樓,小貝多芬從樓梯攀爬逃走,在樹林中飛跑,最後躺在小溪上,仰望群星,讓自己與夜空合而為一。該幕拉高了作為樂聖追求精神超越的音樂厚度,將音符和人生的衝突性合而為一,自由前進到不受拘束的形式,也撫平了觀眾震懾於音樂巨人面對排山倒海的命運試煉,最終醞釀出細膩、豐厚、充滿和平安詳的天之籟。(本文作者范琪偉,欲閱讀相關文章,請點閱部落格“賽璐璐咖啡

Labels:

Saturday, February 07, 2009

殘缺的愛:貝多芬「永遠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上)

音樂家的人生傳奇一向是電影界熱衷的題材,包括家喻戶曉的莫扎特「阿瑪迪斯」、貝多芬「永遠的愛人」、蕭邦與喬治桑、加拿大鋼琴演奏與作曲家「顧爾德的32短篇」、根據澳州鋼琴家大衛赫夫考 (David Helfgott)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鋼琴師」(Shine)、描寫二次大戰波蘭最頂尖的鋼琴家華迪洛史匹曼 (Wladyslaw Szpilman)戰後餘生的「戰地琴人」( The Pianist),女大提琴家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的生平與戀曲的「無琴荒地有情天」(Hilary and Jackie) 等都曾經搬上了銀幕。

其中最令我難忘和震撼的要屬描寫貝多芬不為人知的秘戀「永遠的情人」。一輩子未婚的樂聖貝多芬,給世人的印象是孤僻、憤怒、離群索居的音樂天才。永遠的愛人是誰?沒有人曉得,包括貝多芬長期的好友兼助理辛德勒在內,這封信在貝多芬書房秘密抽屜被發現,沒有收信人、日期、地址,且從未寄出,彷彿是一封衝動下自我抒懷的告白信,隨著音樂家的長眠,讓這封信成為樂聖身後一個永遠的謎。

由蓋瑞歐曼主演、英國導演Bernard Rose94年執導的電影「永遠的愛人」,就是根據這封塵封的信,串出貝多芬奮鬥困苦的一生,該片強調貝多芬對拿破崙打垮腐敗貴族的期盼、隨後又對拿破崙英雄圖像的幻滅、以及他與耳聾命運的抗衡,電影並大膽推測貝多芬強烈衝突的音樂主題,其實背後隱藏著積壓已久的愛情糾葛。

電影藉著開頭透過辛德勒追蹤永遠的愛人的線索,倒敘他生前與三位女性的情史,抽絲剝繭形塑出貝多芬一生殘缺的愛:心靈深處渴望愛情,卻終身孤獨的悲劇命運。



電影當中,樂聖曾經歷經世人對其音樂的崇拜、傑作發表時如日中天的聲望,戀愛時曾有過曇花一現的歡樂,但在現實中,貝多芬卻是個徹底的失敗者--他個性衝動、得罪外人、傷害家人,因為失聰離群索居,因為火爆脾氣戀人遠離。

電影深入天才音樂家背後產生的反常人格,並運用貝多芬的音樂詮釋其痛苦與衝突的人生。

貝多芬從小就是個家暴兒,嗜酒如命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為繼莫扎特之後的神童,強迫他學琴,稍有不順,就是一頓毒打,貝多芬的童年相當悲慘,也種下他日後乖戾的性格和耳聾的病因。(待續)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