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6, 2008

十年一躍,英雄不死:吳宇森的「赤壁」



好萊塢香港導演吳宇森宣布拍「赤壁」,籌備了兩年,拍了快一年,花掉了將近一億美金預算,拍成上下兩集,集合中、港、台、日、韓的大牌明星加上好萊塢幕後團隊,打造出一部戰爭史詩般格局的華語商業大片。

多少國際知名的華裔導演夢想拍一部武俠或者場面陣容浩大的戰爭片,似乎那是所有男性導演心目中的一個戰場,一個個人影史的里程碑。有人拍得一敗塗地,一世功名幾乎毀於一旦;有的人屢戰屢敗,屢敗屢拍,不怕別人說抄襲;有的人嘔心瀝血,花盡時間和金錢,交出了畢生的代表作,卻叫好不叫座 ;有的人「棄文從武」,拍得盪氣迴腸,令人刮目相看。吳宇森,這回也祭出他宣稱「想了快二十年」的戰爭大片,論燒錢氣魄,該片打破了華語片的製片規模;論格局,該片雖有濃厚的商業元素卻也兼顧歷史劇的人文精神;論導演才華,我要說這是吳宇森「英雄本色」之後的再次突破,成就反而超越他十幾年來在好萊塢的經營。

吳宇森說,他從小就迷三國,不只是小說章回裡的「三國演義」,「三國志」的正史,各種坊間的參考資料,他都熟悉,這也反映在他電影「赤壁」的人物裡頭:曹操(張豐毅飾演)在梟雄的形象之餘,有其統帥的魅力和浪漫情懷。年輕的吳國少主孫權(張震飾演)在陰柔之外有其權謀。不像小說形容的「瑜亮情節」,真正的周瑜(梁朝偉飾)是允文允武,心胸寬廣,很有亮節的大將。諸葛亮(金城武飾)則剛剛出道,是一個羽扇綸巾之外,滿懷抱負理想的年輕人。

「赤壁」以中國的歷史為本,卻不被歷史所限,文戲借古喻今,同時賦予人物角色豐富的血肉,如曹操的霸、劉備的賢、張飛的莽、關雲長的義、趙子龍的忠。武戲則更熱鬧,單單人物殺出場的陣勢和排場,就充分掌握了電影視覺的快節奏,在戰爭殺伐聲中「舞」出如京劇武生出場序的陽剛和力道。群戲則巧妙運用古戰爭中「鉤錬槍」、「射弓」、「盾牌」等兵器,「雁行陣」、「八卦陣」、「空城計」等兵法,也別於好萊塢戰爭片只有兩軍直接肉搏殺伐的直接暴力。


該片武術指導元奎融合了武術、特技與舞蹈,快節奏中有序法。以及趙子龍救少主阿斗衝出重圍巧用「雙刀」,令人馬上聯想到過去小馬哥「雙槍」打鬥,種種手痕都是吳宇森一以貫之,既華麗又陽性的電影語言。 

瞭解吳宇森性格、從影歷程的人都清楚,「英雄本色」之前的吳宇森曾經潦倒過,「小馬哥」是他悲劇英雄的典型人物,也是極度彰顯男性情義的顛峰之作。「赤壁」是「英雄本色」精神的再擴大,戲中的劉備被世人笑「一生沒有打過勝仗,屢敗屢戰」,劉備和孫權的結合「只不過是一個失敗的人加上失意的人」,吳宇森曾經歷經的現實人生縮影不也如此?!在劉備和周瑜的人物內涵中,有著吳宇森的影子,吳宇森的理想,只不過二十年下來,這位曾經形塑香港警匪暴力美學的大導演,人生觀更開闊,視野更具有人文情懷,用電影手法的「虛實」、歷史人物的借鏡,來抒懷屬於東方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