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VIFF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2) 追逐命運的火車:波蘭電影”Tricks”

已故的波蘭國寶級電影大師奇士勞斯基一直是啟發我對電影源源不絕熱情的一盞明燈,儘管他已經過世了十二年,卻讓我無法釋懷地對波蘭或者波蘭電影有著移情作用。今年的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有一部來自波蘭年輕導演安卓賈基摩斯基(Andrzej Jakimowski)的新片”Tricks”,令人喜愛,也令人傷感,他讓我懷念起久違的歐洲小品電影,其拍片的手法與展現的命題-「命運」,也讓我想起大師悠悠的浮光。

或許是波蘭夾雜在列強間的苦難歷史、永遠凍結在時間裡的老建築、以及波蘭人天生的天命論,波蘭電影經常在緩慢、細碎的步調下,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悲喜,人與自然(上帝)的一種超連結。然而安卓的這部”Tricks”即是從一個貧窮孩子的慧黠眼光來看波蘭的現代社會,大人的無情、淺薄、生活的無聊與無奈。



片子的主角是一個才十歲的孩子Stefek,從小被父親拋棄,靠單親媽媽在雜貨店裡打工和17歲的姊姊照顧他,一家人住在波蘭後工業、空蕩破舊的小鎮,小男孩每天的生活看似窮極無聊,漫無目的在街上瞎混:模仿瘸腿老人趕鴿子、騙姊姊的男友坐車兜風,小孩的世界有一種敏感又唯心的命運觀:他喜歡看街上的陌生人、喜歡和「上帝」打賭,看似打發無聊的日子裡卻有他自己的盤算。小男孩的褲袋裡每天放著一把零錢、兩具玩具小士兵,還有一張破爛的疑似父親的照片。他用自己的方式測試上帝、測試命運、也測試人性。



導演一開始用重複的生活節奏和人物的細節描述波蘭小鎮生活的面貌,永遠優雅的母親,每天在餐廳洗碗卻拼命想到電腦大公司謀職的姊姊、無所事事每天換車泡女友的男友、看起來像援交妹的鄰居,男孩不斷地用他的眼睛、小士兵和零錢來建立他的「生活哲學」,例如一次在超市外頭看兩個攤販買水果,一個生意好,一個生意差,男孩和姊姊打賭,只要他上前到生意差的攤子上買一袋水果「開市」,就會扭轉情勢,結果卻不見任何效果,姊姊則是故意把超市前的推車推到沒生意的攤販前,跟老伯寒暄一兩句之後離開,不久之後果然引來一堆人跟進還推車,順便光顧蘋果生意,不但蘋果賣光,連墊箱底的報紙都被搶手地送走。從此之後,小男孩學到命運的弔詭,命運有時可以「賄賂」,有時需要耍點心機。

直到有一天,他在火車月台上發現一位每天都在此轉車的中年男子,孩子敏銳的直覺「認定」他就是多年前離家出走的父親。原本平鋪直敘的劇情此時急轉直下,男孩開始每天灑錢在月台上「賄賂」命運、企圖留住父親。一回終於成功了,於是開始了一連串詭計多端的設局、也讓這位被困住的「父親」重遊小鎮。



一路上,我們看到小男孩不斷地用他的小把戲擋住命運:他喃喃自語,祈禱父親走向母親的雜貨店;每天把玩具小兵放在鐵軌旁,用意在天真地想把載著父親的火車擋下來,甚至最後關頭他決定冒大險,用瘦弱的身子擋住龐大的火車,真正用自己的身軀和意志力和命運抗衡,教人好心疼好不捨。

導演讓觀眾在接近最後前發現這位體面的中年男子,的確是小男孩直覺的親生父親,男子覺查真相後,踟躕、慌亂、想走、想留,觀眾看到男子呆坐在十字路口,一個拾荒老人的破爛車在命運交關的剎那滑下路坡,讓男子在沈思中醒了過來,命運的火車在這時也弔詭地啟動起來….。

這是安卓第二部電影,該片曾贏得威尼斯最佳歐洲電影獎以及東京影展最佳男主角(Stefek飾演的小男孩角色),導演曾說,把這部片獻給「曾經罰我坐在櫃子上的姊姊」,坐在底下又哭又笑的我,卻要感謝他讓我回憶起奇士勞斯基的光影。

Labels: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VIFF溫哥華國際電影節(1) 消失的日本赤軍:談若松孝二的「聯合赤軍實錄」(United Red Army)

第二十七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即將在9月下旬揭開序幕,今年的片子大約有330多部之多,亞洲電影系列「龍虎獎」除了參展的十多部新銳導演之外,還包括五十多部東亞國家像日本、南韓、菲律賓、中、港、台等影片,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會陸續介紹幾部今年值得一看的佳片。

先從日本片談起吧。今年日本電影有12部作品參展,比較知名的包括日本導演北野武新片「阿基里斯與烏龜」、三池崇史的「上帝的拼圖」,另外一部爭議性高、長達三小時的紀錄式劇情片「聯合赤軍實錄」(United Red Army)是日本老導演若松孝二近年來的一部嘔心瀝血之作,該片曾經在今年的柏林影展榮獲人道精神獎。

這部片也是我進入今年影展試片室,開始作功課的第一部電影,三個小時又十分鐘的仿紀錄片(Docu-Drama),頗具挑戰性,但也再度映證看電影這麼多年的一個心路歷程:電影不只是爆米花與爆破的娛樂工具,它提供了我藝術性之外,人性、種族、文化與歷史等多面向的視野,導演提供各種不同的影像手法去說故事,需要花腦子去體會,但不管手段如何,它卻是一扇通往世界各角落的最佳窗口。

日本赤軍,在國際政治上是「左翼恐怖組織」的代名詞,卻不曾出現在日本中學的教科書中,現代年輕的日本人可能很少人知道這段歷史(連我都是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這段已經消失的史實),由學生武裝組成的赤軍聯,卻是當時那個全面反叛的60年代縮影,。

1968那年,整個世界都不平靜:美國有激烈的反戰運動、法國有巴黎六八學運醞釀成全歐洲的暴動、中國開始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連當時經濟高度起飛的日本也發生大規模學生運動,先是大學生不滿學費高漲、不滿政府一味向美國靠攏、不滿簽訂美日安保條約、由於左派思潮在全球的興起,日本大學生漸漸組成赤軍組織,他們相信改革、革命與共產主義。

當時有兩派極端左派組織結合成聯合赤軍旅,並效法軍隊、實施軍事訓練、他們同時也以游擊戰的方式用汽油彈襲擊警察崗哨,在東京、大阪發動「戰爭」,甚至劫機挾持人質開往北韓,警方隨後展開大規模搜捕行動,掃蕩赤軍組織,剩餘的激進份子逃往日本山上,1971年聯合赤軍佔據淺間山莊,並與包圍山莊的警察展開槍戰,持續幾天之後,赤軍最終遭到逮捕,這就是當年轟動日本社會、同時宣告學潮結束的「淺間山莊事件」。

該片以演員重現歷史事件,運用紀錄片的手法,敘述當時學生們內部發生內訌,導致警方滲入,殘餘份子在山上實施軍訓,同時也進行內部的自我批鬥,動用私刑、逼瘋逼死不少學生,最後依舊無法逃脫被警方逮捕的命運。電影末了依舊忠實地用字幕敘述他們落網之日(1972年2月28日)以後的事件,日本各地的赤軍行動在往後幾十年持續活動,一直到2006年該組織最重要的領袖被捕為止。

該片導演若松孝二也是個頗受爭議的人物,他曾和大島渚並列為日本情色大師,但在70年代就拍過一部關於日本赤軍的紀錄片,沒想到他的編劇足立正生加入赤軍,成為領袖之一,後逃往中東。若松孝二後來也上了黑名單,導致他的電影事業受阻,也因為政治背景,他至今還不准入境美國。

事隔近四十年,若松孝二選擇在2007年再度還原這段幾被遺忘的歷史,以中立的觀點告訴人們真相:當時的年輕菁英,為什麼選擇為革命犧牲?導演認為,有些問題像美日安保條約,即使到現在,還無法解決。無論是國家機器或是罪犯者,都是大時代下的一場悲劇。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