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1, 2009

追夢族的軌跡:「星光傳奇」(Stars)



我不是什麼「超級星光大道」的忠實觀眾,我也不跟流行偶像的新聞,我甚至認不出因「星光」爆紅的楊宗緯、林宥嘉等人的長相,但隨著紀錄片「星光傳奇」(Stars)的情節,觀影的角度卻越來越難抽離,跟著感動地又哭又笑。

2個小時下來記錄創造台灣流行文化現象的選秀節目「第二屆超級星光大道」(簡稱星光二班),讓人看到許多懷抱星夢的年輕人勇敢追夢的心境,也看到「愛拼才會贏」的台灣社會縮影。

這幾年全球電視節目都在瘋選秀節目,從”American Idle”、”Canadian Idle”、”Canada's Next Top Model”、英國的”Britain’s Got Talent”到大陸的「超級女聲」 ,而「星光傳奇」也搶搭「超級星光大道」的熱潮,跟拍一群懷抱青春夢的年輕人,如何在競爭激烈的選秀戰度過關關危機,從最初的百人淘汰到選出最後可以領一百萬和一紙唱片合約的決賽冠軍,讓人見證台灣年輕人如何為自己逐夢,如何吶喊生命。



這部紀錄片有他幸運獨特的地方,首先是這群選秀的年輕人的學歷、成長背景太懸殊多元,有窮苦原住民出身的孤兒、有跳八家將的少年兄、等著入伍的樂團主唱、也有頂著古典音樂高學歷的小提琴手、美麗的空姐、和穿著高中制服的甜美少女,每個角逐者的背景故事形成了強烈反差,提供了這部紀錄片「戲劇性」的看頭,而類似情境秀(Reality Show)的敘事路線,與流行音樂MV同調的快節奏與渲染力,也讓該片跳脫了傳統紀錄片的拍攝手法,走向一個比較通俗化和商業取向的紀實類型。

但我還是強烈推薦這部片,因為這些真實情境的平凡小人物,活出了台灣時下社會的溫情與有感,不管是來自哪裡的年輕人,弱勢的、中產的,不論是天真的、壓抑的、世故的、草莽的、還是衿持的,他們在一次次的過關斬將當中,竟然跌破大人眼鏡,成了共患難的伙伴。他們原本是活在設定的「框架」裡,因為製作單位早算計出藉著一次次殘忍的淘汰與下一波競爭,讓人的本性原形畢露,鏡頭即時抓住勾心鬥角,或是遭受淘汰的打擊的一剎那,觀眾也預期像在羅馬競技場的看官般冷血。不料結果卻適得其反,看到這些原本各方面都不一樣的年輕人,藉著熱愛唱歌的短暫交會,感情越來越緊密。每一次的淘汰,不只是被淘汰者哭,其他晉級的人也哭成一團。不但感動了觀眾,也成了流行文化一股難得的熱現象。

這讓我看到,台灣人與台灣社會,真的是一個積聚很多善性力量的地方,雖然政治的顏色讓人眼花撩亂,為了愛不愛台灣搞得烏煙瘴氣,年輕人追夢的那股勇氣與突破,讓人覺得「聳擱有力」。


看看白天跳八家將,晚上PUB駐唱的賴銘偉,導演許明純真實捕捉他在跳陣頭的神秘與神韻,回到紀錄片的「真」,以及梁文音部落孤女的身世和信仰給她的力量,讓灰姑娘美夢成真(我也終於瞭解為什麼魏德聖會堅持讓她在「海角七號」演出年輕時的小島友子的原因了)。

儘管記錄者的角度完全傾向事件的被攝者,鮮於討論商業機制大環境的操弄問題,但這部標榜青春勵志的紀錄片,倒也真實地拍出了人性的純良與溫暖。

「星光傳奇」將在8月28、30日VANCITY Theatre台灣文化節台灣影展中放映

Labels: ,

Friday, August 14, 2009

美哉國土:公路電影「練習曲」

電影的力量有時不止在觀影的那一瞬間,有時候,「反芻」的後勁更讓人措手不及,感念影像的懾人,與現實的瞬間交錯,有時竟成了昨是今非的孤鳴。


最近因籌備今年台灣文化節的台灣影展(8/27-8/30 Vancity Theatre),有機會再看陳懷恩導演的「練習曲」,表面上這是描述一個聽障大學生獨自進行單車環島旅行的劇情片,事實上是綜合導演長年來對台灣土地的人文紀錄觀察:從南台灣開始,經東台灣乃至北台灣,途中偶遇單車騎士、衝浪男孩、立陶宛女孩、魔幻劇組、失業歐巴桑、素人雕塑家、老家阿公阿嬤等各色人物故事的切片。故事軸線有些鬆散,但是絲毫不妨礙該片對台灣土地的真情書寫。



攝影出身的陳懷恩,拍下了當時台灣最真實的面貌,從海天一色、鄉野古厝到廢棄電廠,土地結合人情,用細緻的影像找回了樸質、美麗、令人驚豔的台灣記憶。

但是,最近再重看「練習曲」,原本怡然動人的景物卻成了心痛的印記。

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傍晚霞暉褪盡,海潮拍岸的層層浪濤聲,當字幕打出「第一天,台東,太麻里」時,我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我想到的是這幾天新聞畫面不斷重演的颱風災難畫面,「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家園,太麻里為首的幾個村落早已柔腸寸斷,記憶中的那個迎著晚風,靜靜地佇立在台東海岸的太麻里,依然美麗嗎?故事裡的那個素人老雕塑家和他的妻子,是否安然無恙?

無獨有偶地,導演在鏡頭裡透過男主角偶遇的另一位單車騎士黃建和的話,道出了隱憂:「一直以來,我們都相信人定勝天,為了和老天多要一些,往往付出的代價更大」「海岸線嚴重侵蝕,讓台灣變得越來越瘦,我們的國土正在慢慢地消失…。」重看這些畫面和對話,一句一景,彷彿警世的暮鼓晨鐘。


事實上,鏡頭裡單車騎士路經的台11線、彰化農庄、雲林漁塭和高雄一帶,都在風災的肆虐下成了水鄉澤國,原本鏡頭裡的實相,似乎成了幻影,但對疼惜台灣這塊土地的人而言,卻成了心底最堅實的原動力。

美麗的畫面不會就此消逝。


島嶼人民強大的生命力終究會讓土地重建,但土地復育需要人對大自然的謙卑,就像接近結尾時男主角回到老家,跟著阿公參加萬人媽祖遶境的心境。看著男女老少、善男信女、有的摟著孩子、有的拖著殘疾的身子,懷著希望,三跪九叩、進香祈福,這一幕幕感動了一旁的單車年輕人,也彷彿讓他領略了這塊土地歷經過的滄海桑田,然而信念的驅使終究會讓人走出一條新生的道路。

Monday, August 03, 2009

張震的演藝之路



上個星期談到田壯壯的新作「吳清源」,挑大樑的男主角是台灣備受看好的演員張震,張震從少年吳清源一路演到銀髮蟠蟠的老人,戲中不但要苦練日語,還得學圍棋,模擬大師內心的精神世界,三十出頭的張震詮釋地相當認真,也是第一次,讓人感受到張震的演技開竅了,實力與外相接近旗鼓相當的狀態。


張震可以說是童星出身,他十四歲剛上國中便開始演戲,受到也是帥哥老爸張國柱的提攜,在已故導演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飾演情殺事件的男主角小四,當時看張震,個子瘦小,戲演得憨直木訥,口條也不是很清晰。老實說,和當時幾個都是同齡的小演員(飾演小貓王的王啟讚、小馬的譚至剛或飛機的柯宇綸)比起來,他算是蠻嫩的,甚至片中飾演他二哥,現實生活也是他老哥的張翰都比他來得有戲感得多。


算是老天爺賞飯吃吧,或許外型討好,或許他真的是吃明星這行飯,張震的演藝之路走得挺幸運,一路受名導提攜,減少了新人拍到爛戲的風險,甚至處女作「牯」片當年還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和他的演員老爸張國柱並列最佳男演員入圍名單。

我想,台灣影壇還真的少見這麼一位偶像明星,歷經中港台知名的大師級導演薰陶,從楊德昌以降,他還拍過侯孝賢、王家衛、李安、吳宇森、徐克的片子,一塊璞玉就在眾高人的琢磨指點下,隱然發光。


還記得他在「春光乍洩」裡飾演浪跡阿根廷的台灣年輕人,卻被巧遇的天涯淪落人梁朝偉暗戀上;楊德昌的「麻將」飾演玩世不恭的痞子;李安「臥虎藏龍」飾演山寨主「羅小虎」,戲份響叮噹,但演技卻仍然停留在「演自己」的階段,和當時企圖心強的新人章子怡比起來,張震的演戲細胞還真的有點晚熟。人是夠帥,但總覺得演得不到位。



但他的確是幸運的,同台遇到的對手都是戲精,他曾經和梁朝偉(「春光乍洩」、「赤壁」)、鞏俐(「愛神」)、周潤發(「臥虎藏龍」)銀幕合作演出,戲裡戲外受到前輩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也相對拓寬他日後的戲路。


2006年的「吳清源」算是一段分水嶺,這次張震必須獨挑大樑,徹底深入這個遠離他世界的上世紀歷史人物,因為時代的因素,角色在鏡頭呈現必須經過刻意的壓抑和淡化,演員的內心戲是精華,加上吳清源大師本人還建在,更提高了角色詮釋的高難度。

「吳清源」的考驗,不但讓張震的演技更上一層樓,他以該片拿了日本大阪影展的影帝,也順利進入大陸市場,之後他還破天荒地接演了南韓名導金基德的「呼吸」,詮釋死刑犯的情慾世界,跳脫過去的小生形象和戲路,也敲開了日、韓等國際賣埠的市場。2008年當他再度回頭演出國片「停車」,彷彿脫胎換骨,雖然只是一部都會小品,但演來行雲流水,「本色」演員的戲感飽滿,越來越有實力派巨星的架勢。

Lab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