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喜劇片看台式搞笑與庶民文化
最近一連看了兩部台產的喜劇片 <十七歲的天空>和<國士無雙>,這兩部片是長久低迷的台灣電影工業在這兩年異軍突起,賣座告捷的作品,不僅捧紅了楊祐寧、Duncan、金勤、阿Ken、葉弈君等不少影視新人,也讓人再度燃起對國片商業類型的討論,剛好這兩部片,都是出自同一組創作團隊的聯合製作,她們是導演陳映蓉,製片葉育萍和李耀華。
好巧不巧,他們都是女生,葉育萍還是UBC電影系畢業回流到台灣找工作的高材生。三個人都是初生之犢,四年前第一次拍片,沒有人看好,因為是初生之犢,所以沒什麼好失去的,因為都是六七年級生,所以過程要好玩。
他們的第一號實驗品<十七歲的天空>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同志片,有別於同志片的刻板印象,他們這三個女生,要把同志片給人悲情、情慾的邊緣形象洗去,重新打造一個通俗、陽光、搞笑的偶像版。尤其是導演陳映蓉,初執導演筒才二十三歲,剛剛從台灣元智大學畢業沒多久,電影經驗:零,同志經驗更是…零。但從零開始的過程,彷彿童話故事裡仙女棒效應,這部片在歷經克難的籌資,幕前幕後幾乎都是新人的摸索過程,三十天沒有休工的拍攝期,三百萬台幣的拍攝成本,一百萬的行銷預算,第一號實驗品的結果是:台灣全島票房超過八百萬(不包括海外賣埠版權費收益),成本收益率高達200%,足足賺了一倍。小兵立大功之後讓三個女生興奮地再下一城,2006年同樣的幕後組合再拍第二號實驗品<國士無雙>,胃口養大,野心也變狂,陳映蓉第二部就挑戰技術難度極高的警匪動作片,實驗結果則是:1500萬成本,票房回收將近1200萬,小賠二成五,但三個女生創下的喜劇片品牌已經在年輕族群間打響了名號。
論兩部片帶給市場和評論界的啟示,<十七歲的天空>和<國士無雙>的確發揮了最大的娛樂效果:刻意的惡搞(KUSO)劇情和通篇冷笑話的台詞,創造了一種新世紀的台式笑料。例如<十七歲的天空>裡剛從南部鄉下北上的男主角小天(楊祐寧飾演),被同窗兼室友小宇(金勤飾演)發現自己依舊是處男,而刻意設計”台北…水電工”到家裡色誘,當”水電工”三個字脫口而出,觀眾立刻爆出一陣陣狂笑!為什麼這麼好笑?大概只有台灣人才懂得。
<國士無雙>則更把台灣社會怪現狀像是電話詐騙、貪官污吏、媒體亂象給拼貼到電影劇情上頭。搞笑方式從年輕人愛玩的冷笑話、周星馳無厘頭的表演方式到成龍式的警匪打鬥,一一俱足。一幕電視女主播張知其(葉弈君飾演)和冒牌企業家吳樂極(楊祐寧飾演)在電梯間一開一關地互飆台詞”死透了”的遊戲,更是讓人不禁莞爾。
演員的俊俏臉蛋和憨傻喜感的表演方式也是陳映蓉打造她喜劇品牌的一大特色。<十七歲的天空>裡頭雖然沒有女演員,但從男一號到男十號,都是讓畫面極好看的帥哥型角色。<國士無雙>有美女天心、劉羿君,或警(李振冬)或匪(楊祐寧、金勤、阿Ken),不管是街頭打鬥或是諜對諜的國標舞名流宴會,畫面永遠保持偶像劇俊男美女的色相標準。
就嚴肅的評論標準而言,我很懷疑這兩部片是否會引起六年級以上族群的共鳴,除了劇情被充斥的笑話塞滿而顯得的單薄之外,敘事結構更因為過度拼貼(偶像劇、社會事件、幾個似曾相識的橋段)而顯得破碎不完整,風格益發顯得凌亂,很多想要探討的社會現象都是淺嚐即止,流於媚俗。
喜劇品牌的建立需要天賦,也需要耐力。我為這群熱情有創意的電影主創伙伴急欲突破台灣電影衰象而擦出的青春火花而擊掌叫好,但如何在品牌背後注入源頭活水,不致讓觀眾哈哈大笑一個半小時之後,隔天完全忘記電影要表達的是什麼,可能是票房好看之餘,企圖深耕電影土壤的創作者們要長久努力的目標。
Labels: 電影筆記、喜劇
性與政治的激情:談婁燁的<頤和園>
由於歷史事件的不復回歸,革命那血的年代止不過變成了文字,變得比鴻毛還輕….
-- 米蘭昆德拉在每一個時代的愛情詩篇裡,或者激情澎湃,或者深情繾綣,充滿了男女之間的渴望和碰觸。但是,如此的七情六欲混雜在巨大的政治運動,坦克車輾過的創痕底下,激情是否變成了永難回歸的沈重傷痛?或者,成了似真非真,與現實斷裂的精神浪漫而已?
十七年前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在當今發燒的中國熱勢頭,恐怕成了年輕人不清楚,過來人不願想起,也大可不必再談起的塵封舊事吧。當年的大學生,如今已屆中年,已屆社會中堅、經濟權貴。1989年的那個夏天,六月四日,或許成了一個永遠鎖上天真,不復”童年”記憶的一天。
真的是如此嗎?尤其對以創作為泉源,對生活極其敏感的藝術家來說,這段印記,如何鎖碼?
於是,有人決定讓這段晦暗的記憶出格。當年六四還是北京電影學院學生,如今中國第六代導演婁燁,在拍攝他的第五部劇情長片<頤和園>,決定讓六四的政治事件顯影,可想而知,這部片肯定犯了禁,於是就像過去的地下電影模式,婁燁帶著片子闖進坎城影展,政治性的爭議讓這部片紅了,大膽的性愛鏡頭讓觀眾呆了,但戲到最後卻讓不少人的眼睛哭紅了。
至今為止,婁燁所有的作品都在講愛情,<頤和園>也不例外,這部電影目前在溫哥華藝術電影院上映,片中講述一對苦戀長達十七年的戀人,從當年學生時代的激情、自由、追求性解脫,到六四後的勞燕分飛,走過斷裂的愛情,也回首動盪的時代。
儘管電影裡頭涉及八九學運,有天安門廣場,有軍隊開槍鎮壓,也穿插了新聞畫面。但電影的基調是浪漫的,電影的敘事是唯心的。兩個從小要好的女同學(郝蕾、胡伶伶分飾)同時愛上一個男孩(郭曉冬飾),青春的悸動,性的驅使,讓三個人陷入靈魂與肉體的探索、迷戀,時而狂放,時而不可自拔。大量的獨白,透露出男女主角內心對柏拉圖愛情的嚮往。赤裸的呻吟與一鏡到底的做愛鏡頭,放大了情慾的混亂。對比政治大環境的噪動,年輕人還理不清錯綜複雜的愛情關係,就得被迫直視現實大環境的殘酷和血腥,面對廣場的槍桿子,一觸即發,看到同學們在街頭倒下的巨大驚嚇。混亂的那一夜過後,一腔熱血與純愛的三個人,魂飛魄散,或選擇流亡海外(德國),或隱入邊緣城市(武漢)。
刻骨銘心的愛情,被荒誕的人性背叛掐住窒息,也被冰冷的政治狠狠地劃上一刀,熱跳跳的心被剖了開,血流了一地。巨大的傷痛,讓天真的年輕人失語,社會集體失憶,此後幾年,隨著政治權力整頓、鄧小平南廵、大學生集體軍訓、西方的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男女主角各自在東西遙遠的城市間重新生存,學會漠然,在各自衿憐、平凡而隱匿的伴侶關係中找尋過去曾經燃燒過的愛。
女主角郝蕾的獨白:”唯有透過一次又一次地(作)愛,我才能讓我身邊的人感受到我的善良和柔軟。”或許是導演婁燁在鏡頭後的自我深掘:那一代曾經有過的理想,曾經被強行抹去的內心柔軟,什麼時候才能重新獲得釋放?
散場之後,我和哭到不能自已的同行女友並排坐著,讓情緒靜靜地迴盪在戲院間。在現實世界中,這何嘗不是兩岸同一世代,不復回歸的傷痕噤語?
2007年的沈思: <不願面對的真相>
對大部分人來說,新的一年是許願的機會和改變的開始。一部片子,在教化人心的層面上,有時候也具有類似的功能和意義。
新年假期看了這部片:“An Inconvenient Truth ”<不願面對的真相>,讓我對未來一年的期許,有了些許的改變。無獨有偶地,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選出2006年度十大佳片,把該片列入第一順位,並認為該片的訊息是一部”有著改變人類世界的強大力量”。事實上,“An Inconvenient Truth“是一部結構簡潔的紀錄片,沒有花俏的影像手法,沒有複雜的人物情節。他的主角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前任美國副總統高爾,整部影片事實上是跟著高爾巡迴演說的腳步,讓觀眾有如撥雲見日般認知到人類正因地球暖化問題的嚴重步入自我毀滅的黑暗之門
為什麼是高爾?為什麼他關心這個乍聽之下有點老掉牙的環保議題?美國人不是老大姿態地退出京都議定書嗎?在這部片子有透徹的呈現,透過高爾的獨白。
“我是高爾,我曾經是美國的下一屆總統!”影片一開始呈現高爾在演講開場白的一句俏皮話,在這句玩笑話的背後,也道出這位以英年之姿作過參議員、副總統、總統候選人的政治人物,也曾經歷經個人的挫敗:2000年的些微差距,讓他把總統大位拱手讓給共和黨的小布希,也讓他重新整頓自己的人生步伐,投入年輕時便相當關注的環保使命。事實上,在更早時候,1989年,當年他六歲的兒子在他親眼目睹下遭遇一場幾乎喪命的車禍,頑強的小小生命力和死神搏鬥了一個多月,小兒子奇蹟似地活了回來,當下那一刻,他頓時醒覺,人類生命是何等地脆弱和無助,以及做為地球的一份子,人類應盡的道義和任務。影片中高爾娓娓道出他的心路歷程,穿插著他跨越美國各大城市,甚至三大洋、五大洲,一千多場演講,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重複,把複雜難以消化的科學論據精準地傳達成一幕幕的圖表、照片,一針見血地道出人類面對地球暖化的立即危機。
影片中的高爾,依舊有著他從政以來一項為人津津樂道的無礙辯才,顯露出知識份子的博學多聞,但一點都不八股,對於大部分不知情的美國人的漠視,以及”反全球暖化”份子和政客的攻擊,他不憤而反擊,他瞭然於胸,意味深長地道出“這不是政治問題,這是道德問題。”下一刻,他依舊踽踽獨行,為他的理念穿梭在機場、演講廳,用熱誠、實事求是的態度,傳達訊息給世界上每個家庭,每個人。
這幾年的科學家發表了不少令人憂心的環境現象和數字,在新聞篇幅上,我們看到了世界各地像亞洲的喜馬拉雅山、歐洲的阿爾卑斯山、非洲的吉利馬扎羅山等地的冰河正在急速消失,北極圈的冰層以極快的速度溶解中、北極熊會因找不到冰層棲息溺死而陷入絕種危機、冰層溶解造成海平面上升,許多城市像紐約、倫敦、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將被淹沒的警訊、歐洲熱浪奪走三萬多條人命、幾世紀以來不見颶風的南美開始飽受侵襲、候鳥不南飛、花開時節錯亂等等…,或許這總是被人類解讀為不可抗命的天災,或許這在人們關注的熱度上總比不上經濟成長的數字,氣候暖化的程度比不上房市股市的熱度。但這股大地反撲的力量似乎已經把人類推向了不歸路的門檻,影片藉著科學家的憂心呼籲人們:“我們只剩下十年的時間拯救地球….”
2007年,新的一年的開始,您許了什麼願望呢?在立志作大事賺大錢之餘,想一想我們身處的環境,從自身作起,化為實際的行動,那怕是一點小事,點點滴滴,總會聚沙成塔,聚水成河的。(參考該片官方網站:http://www.climatecrisis.net/ ,除了影片介紹,科學詳細數據參考,並詳細解釋如何化環保理念為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