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9, 2007

性與政治的激情:談婁燁的<頤和園>

由於歷史事件的不復回歸,革命那血的年代止不過變成了文字,變得比鴻毛還輕….  
 -- 米蘭昆德拉


在每一個時代的愛情詩篇裡,或者激情澎湃,或者深情繾綣,充滿了男女之間的渴望和碰觸。但是,如此的七情六欲混雜在巨大的政治運動,坦克車輾過的創痕底下,激情是否變成了永難回歸的沈重傷痛?或者,成了似真非真,與現實斷裂的精神浪漫而已?




十七年前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在當今發燒的中國熱勢頭,恐怕成了年輕人不清楚,過來人不願想起,也大可不必再談起的塵封舊事吧。當年的大學生,如今已屆中年,已屆社會中堅、經濟權貴。1989年的那個夏天,六月四日,或許成了一個永遠鎖上天真,不復”童年”記憶的一天。

真的是如此嗎?尤其對以創作為泉源,對生活極其敏感的藝術家來說,這段印記,如何鎖碼?

於是,有人決定讓這段晦暗的記憶出格。當年六四還是北京電影學院學生,如今中國第六代導演婁燁,在拍攝他的第五部劇情長片<頤和園>,決定讓六四的政治事件顯影,可想而知,這部片肯定犯了禁,於是就像過去的地下電影模式,婁燁帶著片子闖進坎城影展,政治性的爭議讓這部片紅了,大膽的性愛鏡頭讓觀眾呆了,但戲到最後卻讓不少人的眼睛哭紅了。

至今為止,婁燁所有的作品都在講愛情,<頤和園>也不例外,這部電影目前在溫哥華藝術電影院上映,片中講述一對苦戀長達十七年的戀人,從當年學生時代的激情、自由、追求性解脫,到六四後的勞燕分飛,走過斷裂的愛情,也回首動盪的時代。

儘管電影裡頭涉及八九學運,有天安門廣場,有軍隊開槍鎮壓,也穿插了新聞畫面。但電影的基調是浪漫的,電影的敘事是唯心的。兩個從小要好的女同學(郝蕾、胡伶伶分飾)同時愛上一個男孩(郭曉冬飾),青春的悸動,性的驅使,讓三個人陷入靈魂與肉體的探索、迷戀,時而狂放,時而不可自拔。大量的獨白,透露出男女主角內心對柏拉圖愛情的嚮往。赤裸的呻吟與一鏡到底的做愛鏡頭,放大了情慾的混亂。對比政治大環境的噪動,年輕人還理不清錯綜複雜的愛情關係,就得被迫直視現實大環境的殘酷和血腥,面對廣場的槍桿子,一觸即發,看到同學們在街頭倒下的巨大驚嚇。混亂的那一夜過後,一腔熱血與純愛的三個人,魂飛魄散,或選擇流亡海外(德國),或隱入邊緣城市(武漢)。

刻骨銘心的愛情,被荒誕的人性背叛掐住窒息,也被冰冷的政治狠狠地劃上一刀,熱跳跳的心被剖了開,血流了一地。巨大的傷痛,讓天真的年輕人失語,社會集體失憶,此後幾年,隨著政治權力整頓、鄧小平南廵、大學生集體軍訓、西方的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男女主角各自在東西遙遠的城市間重新生存,學會漠然,在各自衿憐、平凡而隱匿的伴侶關係中找尋過去曾經燃燒過的愛。
女主角郝蕾的獨白:”唯有透過一次又一次地(作)愛,我才能讓我身邊的人感受到我的善良和柔軟。”或許是導演婁燁在鏡頭後的自我深掘:那一代曾經有過的理想,曾經被強行抹去的內心柔軟,什麼時候才能重新獲得釋放?

散場之後,我和哭到不能自已的同行女友並排坐著,讓情緒靜靜地迴盪在戲院間。在現實世界中,這何嘗不是兩岸同一世代,不復回歸的傷痕噤語?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