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4, 2006

長青樹凋零 悼勞勃阿特曼



這個星期對全球電影界來說,是個令人悲傷的一週。11月21日,好萊塢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因血癌過世,享年81歲。提筆的當下,又乍聞法國資深男演員菲利普諾赫(Philippe Noiret)也因癌症病逝。兩位老牌電影人都屬個性鮮明,作品獨樹一格,先後幾天陸續離開人世,令影壇人士唏噓不已。

勞勃阿特曼是我個人相當崇敬的一位導演,不只是他向來才華洋溢,不按排理出牌,卻又犀利的電影風格,以及勇於突破自我的創作人典範。他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美國獨立製片巨擘,在美國影壇,他是唯一堅持當了40年的獨立製片導演,而且總是以他的方式來拍片,甚至藐視自己過去為錢而拍的一位本色導演。

勞勃阿特曼一向以犀利的敘事手法和舉重若輕的演員調度,聞名影壇,同時他也相當多產,有不少代表作品,而讓他闖出名號的是1970年諷刺美軍參加韓戰的電影M-A-S-H<外科醫生>。這部片以看似荒誕混亂的劇情和結構改寫了美國拍片方式,也嘲諷了當時的政局。可惜這部老片至今無緣見到,對於我來說,見識到阿特曼的電影功力,是在十幾年前還在英國唸書的倫敦電影節場合,第一次看他的作品Short Cuts<銀色性男女>,便被劇中多重繁複的情節,眾星雲集的一線演員,一針見血的社會批判的風格和手法深深震懾。後來回頭又看了他的一系列同類風格之作:明刺暗諷好萊塢演藝界和浮華社會的The Player<超級大玩家>,挖苦名媛時尚界怪現象的Pret A Porter<雲裳風暴>,以及六年前在溫哥華國際電影節看到的Dr. T and the Women<浪漫醫生>。幽默、諷刺、對人性深刻的刻畫,善用大牌”譁眾”,卻不”取寵”,在評論界,他是美國人口中的藝術片大師。

終其一生,他執導演筒將近60年,入圍得獎無數,包括坎城最佳導演(1992,The Player <超級大玩家>),威尼斯金獅獎(1993,Short Cuts<銀色性男女>),金球獎最佳導演(2001,Gosford Park<迷霧莊園>),他個人和影片也曾經六次入圍奧斯卡獎(光是最佳導演就入圍了五次),卻屢屢與小金人擦肩而過,直到今年美國影藝學院決定頒給他一座終身成就獎。

他和好萊塢之間的關係向來若即若離,一向語出驚人的他在拿到了終身成就獎的金像獎頒獎典禮現場時才透露,原來他早幾年作了人工換心的手術。他挖苦影藝學院在他八十歲高齡”急於”頒給他這個獎”恐怕太早了!”,因為”捐心給我的是一位四十歲的女士”。他開玩笑說,對於奧斯卡榮銜,”我恐怕還有四十年的時間可以奮鬥。”語出不到一年的光景,突然傳來他過世的消息,事實上,勞勃阿特曼手拿小金人當時,已經和癌症病魔對抗年餘,儘管在病榻前,還念茲在茲自己下一步拍片計畫。過世消息傳來,讓人無限惋惜。

有些人總是一再地挑戰自己,不管世俗的眼光,不在乎市儈的商業數字,只想完完全全終其一生地描繪出自己的夢想,或許是超凡的堅持與勇氣,或許是他天生就有一股千萬人吾往矣的自我格調,勞勃阿特曼的電影和人,總是帶著夢想和社會批判,讓人有所期待,也讓人屏氣凝神,他的離開,是影壇的損失,然而離開之前,他向電影界賣了一個關子。他今年五月份在醫院裡召開記者會,他說:”下一部電影是關於死亡。”電影當然沒有拍成,現在回想起來,或許這是阿特曼向他熱愛的電影藝術,向全世界的影迷告別的一種方式吧。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願阿特曼安息。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