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灰色青春的「九降風」
不管您現在是處於什麼年紀、何等的人生階段,不管你記不記得,願不願意憶起,一定有那麼一段,曾經屬於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的青春歲月:或者早熟敏感、或者年輕不安、或者純情奔放、或者跌撞掙扎的真實感受。儘管青春喚不回,但生活中總有些時候,有一絲縫隙,青春回憶不經意地鑽進身處塵世的你我,適時憶起那段黃金可貴的時光。
很多耐看的電影正發揮著這種感情觸發的引子,電影本身也正好描述創作者本身,或者所處的世代的青春紀事,像法國已故導演楚浮的經典之作「四百擊」、路易馬盧的「童年再見」、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侯孝賢的「戀戀風塵」等。
不同世代、不同環境的衝擊、夾雜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人回味青春年少的酸甜苦辣,也體驗不同的美學論述,最近則又看了一部台灣新世代導演林書宇的「九降風」,導演也是以半自傳的方式描述一段台灣90年代的輕狂歲月,從校園裡死黨間的放肆青春到主角們後來面對各自之間的糾葛衝突,手法清純討喜,細膩交代了一段青春殘酷物語。。
「九降風」講的是90年代台灣社會9個高中生的故事,7個男生、2個女生,男孩們是師長眼中的頭痛人物,整天不是抽煙、喝酒、蹺課、打屁,眼中關心的淨是兄弟、馬子和棒球。
和我這個5年級生相比,90年代的高中生沒有了髮禁、男女居然合班了、制服美多了、重型摩托車取代了腳踏車、BB Call成了聚眾和傳情的工具,但青少年還是有滿腹的不滿、或者根本無所事事,藉著死黨間的義氣彰顯自己的身份認同。
和前輩導演們明顯勾連年少青春與大環境的關連,描寫世代受困於命運或歷史的格局,「九降風」明顯沒有這麼大的企圖,或者說沒有這麼大的包袱,他只是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人與人之間本身就存在的掙扎和人性的衝突,借用台灣社會當時轟動一時的職棒簽賭案件,凸顯男孩們瘋狂崇拜的職棒明星和運動風潮,其實只是利益誘惑下的假象,男孩之間因為感情、性格的矛盾,「兄弟」之間也逐漸產生微妙的疏離,直到其中一位伙伴在一次集體出遊的路上發生車禍不幸去世,書寫青春的熱情瞬時轉入最晦暗的一頁,也導致死黨間的信任、義氣、友情迅速崩解。
畢業典禮是告別青春的重要里程,但死黨卻在儀式之前提早走完人生路,這對未涉世的少年人來說是多麼殘酷的悲劇,片中導演藉由好友死去與職棒英雄象徵的被撕裂,切入一刀鮮明的青春傷痕,但片尾卻以「超現實」的方式,讓主角之一和職棒明星廖敏雄相遇,來一場熱身練習,有「揮別過去」的意味,也讓故事有了寬容的結局。
Labels: 台灣電影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