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7, 2007

月光下的電影魔術師:Robert Lepage <在月球的彼端>

溫哥華素有「北方好萊塢」的美譽,加拿大便宜的拍片成本和一流的景致也讓好萊塢劇組經常浩浩蕩蕩地開拔越界到加拿大來.儘管如此,很多觀眾卻不認識加拿大導演,在國際影壇享有大師級的加拿大導演不少: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艾騰伊格言(Atom Egoyan),丹尼斯阿康德(Denys Arcand)等.而最近我則像發現新大陸般發現了一位兼具劇場和電影魅力的鬼才:Robert Lepage,他的系列作品這陣子在溫哥華國際電影中心播映,包括<The Confessional>、<Far side of the Moon>、<Possible Worlds>等,第一次看他的作品大為驚艷,讓人彷彿歷經了一場劇場結合電影的魔幻表演.



Lepage的最新作品是2005年的<Far Side of the Moon>,內容在描寫一對兄弟,哥哥已屆四十開外,卻依然還是個沒邁出社會的窮單身漢,整天不是為打工奔波,就是埋首自己多年過不了關的博士論文,他的弟弟卻是個天天出現在電視新聞台上的氣象播報員,不僅社會地位適應良好,還是個出櫃的男同志.故事從兩兄弟的母親去世開始,哥哥被迫回到老家,在處理母親的遺物中,觀眾發現到他從小成長過程的幻想與壓抑.片中藉著登陸月球作為青少年時期的夢幻,和戀母的形象多次重疊出現.也襯托出故事中兩兄弟個性與人生選擇的南轅北轍,兩人從成年後的全無交集,彼此責難,到逐漸了解對方,和解的歷程.兩人對母親,登陸月球的共同記憶,最後成為兩人溝通的橋樑.

該片故事人物簡單,對話幽默精采.更讓人訝異的是,這位熟悉劇場編導Lepage將月球的想像,登陸月球的畫面,用燈光,動畫,甚至默劇般肢體動作演譯出來,場景調度簡潔高明,從一片自助洗衣機的圓形窗口可以延伸到太空船的船艙窗口,一面鏡子可以將演員在地板的翻滾轉化成太空中失重的太空漫步,再把太空漫步的意向連結到臍帶連通母體的胎兒,象徵離開母體的冒險渴望.



Lepage自編自導還自演,而且一人分飾兄弟兩角,從表情,動作到裝扮,幾乎讓觀眾認不出他的巧奪天工,直到進入劇情核心以及主角內心世界的近距離鏡頭之後,觀眾才恍然大悟,也讓故事主軸開始朝內的感知向度發展,可說是觀影的一大享受.

自在遊走於劇場和影像的Robert Lepage,就像個技巧高明的魔術師般,將劇場元素巧妙地轉化成奇妙的影像實驗.有趣的是,誠如片名所言,月球的另一面往往是看不到的,代表著內心不為人知,陰暗的那一面.也誠如故事中扮演同志弟弟的角色,Lepage 本人自承自己具有雙性戀傾向,他提到拍這齣戲時,他必須被迫回顧自己的青少年時期,追本溯源地挖掘自己,追溯自我身分的旅程.藉著一成不變的生活瑣事與糾結的人際關係中,讓觀眾一窺外在具像與內心實像的隱密鏈結,導演的自我完成,也讓觀眾體會一個多變與前衛的影像世界.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