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03, 2008

VIFF溫哥華國際電影節系列 (5) 「完美生活」創造的電影形式:專訪龍虎獎得主:唐曉白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獎(Dragons & Tigers Award)今年再度把獎頒給了中國導演,今年的得主是唐曉白,她執導的「完美生活」其實才剛獲得威尼斯電影地平線單元的獎項,可說是雙喜臨門,但她在台上說,這部片拍得太辛苦了,前後花了2年8個月,有幾度想放棄,還好堅持下來。

「完美生活」可以說是一部女性電影,但說故事的方式冷靜、犀利,同時讓觀眾在現實與虛構間遊走,該片其實是由兩段故事組成,兩個女主角、兩段形式,鏡頭語言隨著架構和敘事線而變換,不著痕跡,自由流暢,不刻意挑戰觀眾的視覺意向,卻讓觀眾自然地進入主角從北到南漂流的人生,和後段紀實的部分貼合起來。

該片前段在敘述撫順一個下崗的工廠女工李月英(姚芊羽飾),父母親失和,靠她和弟弟獨自生活,城鄉的差距讓她想往上爬,靠女人的本能,在本能中練就自己的本事,於是,她掙到了飯店服務生的工作,認識了跑江湖又多金的跛腳人,跟去了深圳,又隨著命運的輪轉,遇見一位廚師,她下一個男人,到了香港。另一部份是以紀錄片的方式拍攝一個香港少婦Jenny,有家有事業也有兒女,但卻和丈夫鬧離婚,十幾年前Jane從大陸農村闖蕩到香港,如今她在生命面臨轉折時選擇回深圳看看,就在喧囂的城市一角,劇情片的李月英和紀錄片的Jenny不期然相遇,就像路上的陌生人擦肩而過,交錯的那一剎那,形成一股現實和虛構疊合的張力,虛構的人物擴大到了現實層面,也成了中國當代社會的縮影,不管是李月英或Jenny,都可能成為你我身邊的任何一個人,在貧富與階級間沈浮。


紀錄片要和劇情片拼貼並不是很容易,除了形式,鏡頭語言和組構劇本的能力要拿捏好,唐曉白這方面的掌握恰到好處。她說,她想描繪一個女人的昨天和她的未來,劇情片的部分在東北完成之後,發覺不是很滿意,少了什麼,於是後製停頓了下來,直到她在香港拍起另一個紀錄片題材,才聯想到揉合兩種形式,劇本也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唐曉白本人其實也是從北京移民到香港的「新香港人」,故事裡有很多來自她與周遭朋友的經驗。她說,在香港其實有很多新移民女性,要說她們是話題也好、問題也好,總之那是一個很大的存在個體。

想像一下,一個從鄉下底層來到香港這樣的都市,怎麼去和生活搏鬥,背後的點滴其實比戲劇還扣人心弦,但要拍成紀錄片很難,因為沒有人願意開口講自己過去,導演於是只好在網上尋人,如此才找到了Jenny。

該片背後同時也在探討改革開放後中國城鄉差距、貧富懸殊的問題,尤其是北方的大城市如撫順,50、60年代曾經那麼地輝煌,當地人過去在國有工廠上班,「一生都託付給這個工廠、國家」,是件很驕傲的事。但是當他們中年或衰老之後,中國經濟結構起了巨大的變化,唐曉白說,現在在撫順,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都下了崗,從北方的農村南下到夢想的城市工作,上了路,命運也就開始流轉…。

尋找心目中新世界的「完美生活」竟是點滴血汗和淚水累積出來的,這讓片子多了尖銳性和生命力,虛構與紀實的界線也因此而打破。今年還有一部片子也「恰巧」玩著劇情與紀錄片的實驗:賈樟柯的「二十四城」(24 City),下星期繼續介紹。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