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9, 2008

「海角七號」熱背後的台日情結(上)


如果你從台灣來,沒看過或沒聽聞「海角七號」,那麼你的生活也未免太「超現實」了。
 
「海角七號」是一部台灣本土製造的標準國片,新導演、新演員,聽了叫投資片商怕怕,卻在今年成為台灣最爆紅的電影,也成了繼阿扁洗錢大案後台灣人集體的時代記憶。海外也不例外,不知道多少人早已透過網路科技和盜版管道搶先看了這部片子。
 
「海角七號」實際上是一部易消化,商業元素齊備的「好看」電影,拜媒體、網路的口耳相傳,目前為止在台灣的整體票房已經超過5億(還真的有機會追上阿扁的「海角7億」),躍上了台灣影史賣座第二美名。儘管台灣金馬獎頒給了它包括「台灣最佳影片」等六項獎座,但這不表示它是部藝術底蘊相對襯的經典片,在技術、影像手法、內涵呈現都需要再精進琢磨,但也無妨進一步探究該片企圖表現的歷史意涵,和導演企圖挖掘的台日情結與身份認同,也無礙該片對台灣電影產業發揮到振衰起弊的作用。
 
表面上它是一部情感澎湃、原創音樂豐富煽情、敘事結構龐大的音樂電影,年輕人看了心底會煽火,老一輩看了心底會感悟,但其中的角色設定卻讓人省思台灣現代社會迸發的矛盾現象以及重新思考台灣人的定義。
 
故事從阿嘉的一句「我x你媽的台北」開始,他像個憤怒青年在街頭砸毀自己的電吉他,騎上破舊的摩托車,照後鏡的台北總統府(昔日日本總督府)越來越遠,最後來到他的家鄉恆春,儘管臉上寫滿了憤慨、一身的頹廢,但也只得從新開始,作個代班郵差,摩托車改裝成綠色的送信車。
 
片中的台灣人有好幾個面向:男主角阿嘉(范逸臣飾演)、原住民交通警察勞馬(民雄飾演)、賣小米酒的客家籍業務員馬拉桑(馬念先飾演)、本省籍機車黑手水蛙(小應飾演)、福佬人的鎮民代表洪國榮(馬如龍飾演)、外省籍飯店經理(張魁飾演)、經歷過日本殖民時代的70歲老郵差茂伯(林宗仁飾演)、明明懂日語卻故意裝不懂或不屑的飯店中年女侍應(林曉培飾演)、日本投降時還差一點和日本教師私奔到日本的外婆「友子」。
 
很弔詭的,全片的關鍵人物卻落在一個日本年輕女孩友子上(女主角田中千繪),她到台灣讀書、打工、通曉國、日語,和南台灣形形色色的在地人周旋,到處碰壁、每天數不清的沮喪,卻和一個懂台語、說國語的台灣人阿嘉碰上,從彼此看不順眼、挑釁、衝突到心生憐憫、互相愛慕,引伸並對照60年前日本戰敗投降時,一對台日戀人因時代動盪無法成全的愛情故事。
 
阿嘉雖然是新台灣人,沒有台日歷史糾結的包袱,但導演的雙線敘事結構,設定了這位對抗命運的主角也踩在歷史情結的痕跡裡。
(待續)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